2014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2014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2014年,武汉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全面执行《2014年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与水平,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和文化环境,为武汉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颁布《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条例》经2014年9月17日武汉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14年11月27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于2015年2月1曰起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全市深化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法治、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出台《2014年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等文件,将五大方面、44项工作任务分解到35个成员单位负责落实。

武汉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武汉市以总分居14个副省级示范城市第二的成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东湖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复核验收。“示范”三年,先后出台《促进东湖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及其《实施导则》等系列新政,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专利申请量增长322.8%,年均增长约50%,占全市比重4g%,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占全市的5g%;专利授权量增长212.3%;国家专利导航光通信产业发展实验区进展顺利,有关规划项目启动会在东湖高新区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审查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已设置专业审查部门6个,共有专利审查员735人,发明专利审查能力超过3万件,营收近5000万元,纳税近400万元,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业务咨询和专题项目咨询。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同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

推进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黄陂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区)工程”试点示范取得新成效,各区知识产权工作助力本区域创新发展,凸显区域特色。

 

二、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一)专利

  优化专利结构。全市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1871件,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92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874件,有效发明专利为15007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4.5件。

  探索知识产权金融化。武汉地区商业银行全年知识产权融资金额达6.66亿元。市知识产权局按照最高额度50万元、或最高比例50%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共给予529.5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贷款利息贴息;联合人保财险公司武汉分公司积极推动专利保险试点,推出专利侵权险这一新险种。

  完善专利奖励制度。市知识产权局与市财政局出台《武汉市专利工作绩效奖励管理办法(试行)》、《武汉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奖励管理办法(试行)》等奖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专利工作。

  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发改委、工商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工程;组织5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贯彻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试点的38家企业进行跟踪服务;扶持52家单位入选省级知识产权示范试点企业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托管工程,7个区的13个中小企业集聚园区进入市知识产权托管工程;开展2014年企业发明专利扫零工作,组织115家企业开展专利扫零试点。

  深化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工作。市知识产权局推动以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为核心建立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专利收储转化试点;联合市区有关部门以孵化器为核心搭建专利技术转化实施平台,推进专利产业化和企校专利实施对接工程。市科技局支持中粮食品科技公司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采用挤压液化替代喷射液化的专利技术生产果葡糖浆,加快碎米挤压液化制糖技术的推广,带动武汉地区的淀粉糖产值增加15%,增值1亿元以上;支持湖北凯瑞百谷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转化华中农业大学专利技术,投入5000万元,以试管薯工厂化生产为核心,建设年产6000万粒试管薯生产车间,1.5亿个微型薯的生产基地,在武汉市建设脱毒种薯基地,为湖北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提供示范。

  加强企业专利信息利用服务工作。市知识产权局出台《关于加强专利信息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引进北京、广州等地多家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确定“北斗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及专利战略建议”等7项新兴产业行业类专利战略信息分析项目;组织实施企业与行业专利战略、预警分析与知识产权评议等专利信息利用分析项目;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导航试点工作,与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开展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光通信)建设合作。

(二)商标

  提高商标注册申请量。市工商局启动商标增量行动,推进字号与商标一体化发展。全市年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为81,506件,增长14.7%。

  深化企业品牌培育。市工商局制发《关于调整驰名商标培育库的通知》;将汉派服装产业振兴规划中产值过亿元的39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的13家企业纳入驰名商标培育库,共确定106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推荐50件商标进入省工商局驰名商标培育库,向国家商标总局推荐申报8件驰名商标,全年共有11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组织开展省、市著名商标认定工作,155件企业商标被认定为2013年度湖北省著名商标、初审244件武汉市著名商标材料。

  促进商标富农。市工商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培育工作的通知》,将27个地理标志项目纳入“培育库”;指导新增注册商标申请7件、地理标志商标4件,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已达23件,提前完成了市政府确定的“十二五”工作目标。全市累计涉农商标8000余件,涉农著名商标106件,农产品注册商标1341件。

(三)版权

  推进版权登记。市文化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武汉市著作权登记资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市文化局出台《武汉市著作权登记资助申报办法》。市版权局全年受理版权登记资助申请2219余件,审核通过资助申请1946件。其中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749件,一般作品著作权197件,共支付登记资助总金额85万余元。

加大版权质押贷款力度。市委宣传部将《武汉市著作权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列入2014年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18项重点工作中。市文化局联合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业管理部共同推进版权质押贷款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签约总金额达1.5亿,银行累计已向企业发放贷款8600万元。

  推进软件正版化。全市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完成。55个市政府部门、17个区(含开发区)合计采购正版软件25982套,支付采购金额约1460万元,采购金额和数量居全省首位,通过国务院软件正版化工作检查组检查验收,并受到充分肯定。全市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铺开,40家企业纳入软件正版化工作范围。

(四)标准

  实施东湖高新国家标准化示范项目。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举办武汉东湖高新区创建国家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会。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调研指导东湖高新区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联盟开展联盟标准体系研究、数字家庭行业协会开展全国数字家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及数字家庭联盟标准建设以及华大基因、武汉人福医药等生物企业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协调光谷北斗加入国家北斗标准化专业委员会;选择华工激光、华中数控、中冶南方、中钢天澄环保等30家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示范;建立科技创新、标准化与产业发展同步机制,促使30家以上重点企业实现科研标准同步,建立自主创新技术融入标准的工作机制。

开展年度标准研制资助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入贯彻《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质量工作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若干意见》精神,将标准研制资助奖励政策向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倾斜,对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项目给予一等资助2项、二等资助10项、三等资助16项、四等资助20项、五等资助26项。

  开展标准研制工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服务武汉邮科院、武汉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等单位主持和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提国际标准3项,参与起草国际标准1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20余项、行业标准30余项;指导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45项,采标企业涵盖了武汉地区的机械、电力电器、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全市企业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及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得到提升。

(五)其他领域

  植物新品种。市农业局推进植物新品种选育和申报认定期保护。市农科院新增“早糯2010”、“翠丰豇豆”、“晚熟茭白”;“鄂西瓜16号”、“鄂豇豆11号”、“鄂茭3号”等新品种权共计6项。

  环保领域知识产权。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高新技术、工业产值等连续多年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形成了以武汉阳光凯迪公司、武汉都市环保公司、武汉天澄环保公司、景弘环保公司为骨干的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群;以武汉新天达美公司、武汉华德公司、武汉科梦环保公司为主体的水污染防治产业群;以武汉重德环保公司、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武汉春笋公司为骨干的工业废弃物利用产业群;以武汉华丽环保公司为主的信息产业仪表产品;以创新环保为主的油烟治理产品。

 

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一)知识产权行政执法

  专利执法。市知识产权局加强对生产、商贸流通、技术贸易、展会、电子商务等领域涉及专利商品和技术的监管,查处假冒专利行为,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执法人员开展市场检查32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36人次,检查商品64472件,立案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62件。面对电子商务营销新业态,成功处理了武汉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网络销售假冒专利案,在此类案件的调查取证、适用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积累了经验。立案调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97件,比上年增长20%。积极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对武汉大汉口食品有限公司与武汉市富泰天乐农贸有限公司、武汉源芝缘商贸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处理决定作出并公开后,受到社会的关注,既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又提高了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115个副省级城市及地级城市2013年度专利执法工作绩效考核结果,武汉市名列全国第一。

  商标执法。全市工商系统加大对“傍名牌”等案件查办力度,共查办案件247件,案值428.7万元,罚没金额366.6万元;开展驰名商标广告清理,驰名商标企业共修改商业广告16512条;指导企业按照新《商标法》规范商业合同,为相关企业避免损失2399万余元。

版权执法。市文化局对省版权局转办的西西软件园、KUKU漫画网涉嫌侵权案件进行跟进,指导市文化市场执法支队做好相关调查工作。打盗维权成效显著,受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版权局的充分肯定。武汉市获评全国打击侵权盗版有功单位一等奖1个、三等奖2个;有功个人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市文新广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武汉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对接机制的意见》,探索建立司法诉讼与行政调解互补的多元化版权纠纷解决机制。

  质量技术监督知识产权执法。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分局全年开展涉嫌侵权假冒产品执法检查2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2台次,查处了“武汉承锦称重设备有限公司制售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汽车衡案”等一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案件,涉及计量器具、建材、日化品等多个领域,涉案金额50余万元,共上缴罚没款23万余元。

  农资知识产权执法。全市种子和农药监管系统以种子和农药两大领域为重点,开展打假护优维权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5463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8280余家(次),发放宣传资料18.6万份,立案查处各种农资违法行为33起,查获伪劣农资数量2万余公斤。

知识产权仲裁。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仲裁案件49件,同比增长25.6%;涉案标的额首次突破千万元,达到2300万元,同比增长130%。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建设。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武汉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行政执法对接机制的意见》,为知识产权案件办理行政与司法机关互助协作、信息交流、提高办案效率、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落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司法与行政救济对接机制、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引。

(二)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和维权援助服务

  市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中心接收并转交有效知识产权举报投诉126件,其中专利类123件、著作权类2件、商标1件;受理知识产权援助申请16件,其中为企业援助9件、为个人援助7件;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纠纷的维权援助8件。

  市知识产权局在武汉市服装商会成立“武汉市服装行业知识产权自律维权中心”,建立快速确权机制和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开展会展知识产权保护,进驻第47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11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等多个展会开展现场执法和咨询,为参展商及知识产权权利人提供服务。

(三)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查获涉嫌侵权案件。武汉海关加强风险分析布控,筛选一批侵权假冒风险较高的企业及商品进行重点稽查,共查获涉嫌侵权案件3起,涉嫌侵权的眼镜、鞋、尿布等商品总值人民币36万元;查获的武汉美斯通工贸发展有限公司进口“泓乐”婴儿配方奶粉案,入选“2013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例”;开展“保护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知识产权的专项执法行动”,加强对国际足联与阿迪达斯、耐克和彪马公司等赞助商在总署备案的商标权和著作权的保护力度。

 

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一)知识产权审判

  >案件审理。市、区两级法院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039件,审结案件4260件,同比分别下降4%和7.8%,反映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导致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出现回落。审结案件中,调解结案2123件,撤诉793件,调撤率达到68.45%.同比上升8.5个百分点。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湖北十堰武当山特区仙尊酿酒有限公司诉湖北神武天滋野生葡萄酒酒业有限公司、武汉天滋武当红酒业销售有限公司商标侵权案及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诉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植物新品种实施许可合同案,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刑事案件审理。市、区两级法院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为目标,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为重点整治领域,开展专项行动,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一审刑事案件89件,审结82件,结案率92.13%。受理的一审刑事案件中,属侵犯商标、著作权类知识产权犯罪案件87件99人(含假冒注册商标罪案件8案14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7案16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1案2人,侵犯著作权罪63案67人,判处刑罚99人);属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2件3人。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在全国率先实现文书同步上网,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全面发展。

(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审查逮捕案件29件45人,其中假冒注册商标罪6件14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8件11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罪1件1人,侵犯著作权罪6件8人,他罪中含侵犯知识产权行为7件10人;批准逮捕22件28人,不批准逮捕7件17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48件6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案57件71人。

  市公安局共立案侦查有关犯罪案件107起,破案119起,其中12起被列为部督大要案,刑拘78人,收网三省以上集群战23起。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成功破获制售假冒品牌调料、制售假冒“周黑鸭”系列食品、制售假冒武汉市电线二厂“飞鹤”牌电线、制售假冒名牌酒类注册商标标识、制售假冒伪劣防火玻璃等社会关注的大要案。

 

五、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知识产权宣传普及

  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年初,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召开“武汉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发布《2013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2013年武汉市保护知识产权十大案件》。《2013年武汉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白皮书还通过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向外国驻汉领馆及办事机构发放。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武汉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2013年度)》及著作权司法保护状况、科技成果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商标及不正当竞争司法保护状况、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状况等。

  全国重大活动宣传。根据全国统一部署,全市近200家单位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4.26”知识产权宣传周、中国专利周等重大活动,参与面达万余人次。

  知识产权专题宣传。市知识产权局联合《长江日报》开设专栏,刊载11期全市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系列报道。市工商局在红盾信息网上公布新《商标法》知识问答,普及商标法律知识;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等行政指导文书3,500余份,宣传资料6,500余份;深入6个区进行7次培训,参训人员达500余人。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武汉地区8所重点高校,围绕“版权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等相关议题开展2014年大学生版权专题辩论赛。

  知识产权国际学术交流。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宇东集团、加拿大加华律师事务所等有关专家发表演讲,各界代表300多人参加会议。市知识产权局举办“专利国际检索与布局暨国际许可协议实务”、“欧洲知识产权”等专题报告会。

  知识产权学术研讨。市知识产权局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承办武汉第六届科学年会分会场“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知识产权”学术论坛,编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知识产权学术文集》;与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武汉知识产权青年论坛”;与市司法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律师协会联合举办“知识产权诉讼实务研讨会”等。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知识产权论文征集、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

  知识产权服务进园区。市知识产权局、武汉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委会、武汉动漫协会和武汉光谷创意产业孵化器共同组建“中国光谷创意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孵化器20家重点扶持企业提供常年义务法律服务。

(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

  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工作制度顶层设计和梯队建设。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全市黄鹤英才(科技)计划的评选和管理。市知识产权局遴选10名黄鹤英才“知识产权人才”人选,每人获得市财政10万元岗位资助资金;完善全市知识产权人才梯队建设,一批知识产权人才入选“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2014年全国知识产权高水平师资人才”等;加强“武汉知识产权专家库”建设,入库专家127人。全市形成宽领域、多梯次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

  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强化我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人才、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产权服务业人才、高校院所知识产权人才的培训,全市参训规模近万人次。市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训2期,参学人数近6000人,位居全省首位。

  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市知识产权、教育、工商、文新广局、市科协联合组织开展争创“武汉市知识产权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第二批)”活动,认定18所“示范学校”;新设“武汉市中小学知识产权素质教育校外(华科大法学院)辅导员基地”,启动新一轮的校外辅导员工作,在洪山区10所学校进行试点。市教育局制定了《市教育局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和知识产权教育师资培训制度,组织开展争创“优秀学生专利发明人”活动,举办中小学知识产权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