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江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二):知识产权创新——打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金钥匙

知识产权创新——打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金钥匙

王彦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摘要: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正逐渐进入“新常态”,旧经济疲软、“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唤醒快速增长态势,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知识产权的创新视点,重点从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方面对资源配置和驱动机制建言献策,提供中国经济失衡和“供需错位”的新途径。

关键词:知识产权;创新;供给侧结构 ;改革

 

东北老工业区经济严重衰退、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崛起、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尤其是2016年武汉钢铁集团的裁员风波及与宝钢集团的资源整合,以及与此相反,“互联网+”模式下,腾讯、华为等企业的成功与繁荣都标志着中国经济正逐渐进入“新常态”。劳动力、资本、资源以及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都已不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发展绿色经济、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培育高端产业、加快驱动创新,使供给侧的升级速度匹配需求侧,是扭转供需错配、建立新的平衡的有效途径。此时,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导向和机遇,也为中国经济真正提供了激励与活力。

技术进步,也就是创新作为供给侧的四大要素之一,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中进行劳动力、土地和资源的重新组合、高效利用、优化投入结构、合理分配成果的必要条件。而知识产权可以从法律角度给予了创新主体一定时期和地域内的垄断权,保障创新主体在特定时期和地域内享有市场和技术的独占权,因此,在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科学的利用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拥有主体进行内部资产分配管理和对外交易的必要工具。有利于制约竞争者、规避风险、开拓更大市场,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广泛的促进创新。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知识产权层面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添轮加翼。

(一)制度创新

大的方针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去年两会期间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高达64次,为历年之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创新”理念位于首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围绕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指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也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且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构建发展新体制”、“以体制创新推动发展”等理念;经济学博士、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也公开发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制度创新》,其详细论述了制度创新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对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所在,所谓“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也就是进行制度改革、制度创新。

在知识产权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层面,制度创新是保障知识产权发挥其实际作用,真正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16年的第七届中国专利信息年会上提出“这些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出台了知识产权领域的新战略、新政策、新举措,依靠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创新发展”,同时申长雨表示,知识产权不仅可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指定供给,还可以提供技术供给。同时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也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相关创新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程度进行调整,最大化的保障中国创新主体的相关利益。另外,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知识产权部门也从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批、授权质量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改革;我国专利实质审查部门全面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要求审查员努力学习技术知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审查水平,认真贯彻“三性评判下的全面审查”、提高对异常申请和低质量申请的处理能力、严格做到对每一件专利申请的客观、公正、准确、及时的审查,确保每一件授权专利的范围合理稳定。

然而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不令人满意,除了技术更新较快的几个领域和地区外,创新主体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高、要求保护的范围不大、权利不够稳定以及知识产权的实际经济转化率低、知识产权市场管理和代理制度不够健全、侵权判定取证困难、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不够健全、关键之时积极寻求知识产权部门帮助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地方扶持度不高等现象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国家各级政府应在万众创业、全民创新的时代,在制度上进行创新:(1)普及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价值较大的知识产权给予转化的引导、真正使权利成为开辟市场的竞争武器、对经济能力不足的创新主体提供帮助;(2)在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方面也应该做出创新,除了对恶意侵权加大处罚制度外,对于试图获取一己私利、提交恶意申请、严重浪费审查资源的申请人和代理人也应该从法律和制度上给予一定的警戒;(3)对于技术更新快的领域,加快审查进度,保证知识产权发挥实际作用;借“互联网+”模式,更新各级办公方式,提高申请、审查、审理效率;(4)鼓励经济活动主题积极寻求知识产权部门的帮助,从现有技术的大数据中寻找技术、加快创新。

(二)理念创新

传统经济短板凸显,“互联网+”模式下的经济增长迅速;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衣食住行等行业的利润下降,游戏、娱乐、电子商务等产业利润高涨,这并不是一种病态,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追求先增长、后治理,追求产值、忽略消费者需求的理念造成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在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之后,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是逐步提高的,绿色、便捷、迅速、高能、追求个性等多极化的需求时代已经到来。钢铁、煤炭、石油等依赖资源、无视生态的传统经济模式已不适应新的消费理念,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安全环保的风能、太阳能的开发才是新时期的能源理念。因此,深谙消费者理念、建立供需平衡关系为目的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传统行业经济要想摆脱疲态,就必须提供符合消费者理念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生产和经营上的理念创新。

理念创新不仅仅是思想上的转变,在产品和服务升级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方法和科技方面的创新,如此,在知识产权上取得合理的法律权利就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拥有广大消费者群体的商标、版权、商业方法专利等形式的知识产权,其蕴含的经济利益往往巨大,对于那些线上线下运营的产品更因为涉及网络、软件及实体经营内容等,涉及的侵权模式也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依托“互联网+”模式的APP、公众号、域名等也会因其存在商品的区分作用而具备商标属性时,因使用者的不当,造成侵权事件。因此,把握创新时机、较早的取得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在震慑对手和侵权判定方面都是抢占先机的,也推动了良好的经济文化建设。因此,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时,大环境下的“互联网+”模式下,商品与服务、经营理念与信息传递时刻都在更新,在知识产权层面更新理念,积极寻求保护是各创新主体驱动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另外,在追求精神和个性的今天,各类娱乐节目、电影、电视剧、文学著作也都有相当庞大的消费主体,且此类产品的消费主体还具有不稳定性和传染性,虽然国家相关管理单位也不断的提出节目自助创新等口号,因此当行业面临如何扩展消费者群体案件中版权纠纷还是时常发生。因此,新环境、新的消费模式下,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审批和保护机制、引导消费者的健康精神追求,对维护这些行业发展和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都是重大利好的。

(三)文化创新

古人有言“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当人们摆脱了物质对生存的困扰之后,精神追求也就变得尤为重要。所以新时期的消费也不单单是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更多情况下,消费者在消费物质的同时,也伴随着更高的精神愉悦需求,也是对经营者文化和理念的消费需求,比如“百年老字号”、“驰名商标”、“500强”、“绿色”、“有机”等包含的文化价值是顾客选择其产品和服务的附加条件,这也是符合新时期消费理念的文化创新。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自然文化、传统文化及历史文化都是极其丰富的,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中,也会诞生一些新东西,尤其在目前“文化+”、“+文化”已在经济活动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加入文化创新,在产品中融入文化内涵、给服务附加文化价值、加强文化的利用,是供应侧满足消费侧的重要途径。

将文化创新融入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活动中,知识产权的运用同样变得尤为重要。目前社会和经济活动中“保护原创”、“维护文化投资者的利益”的口号已响起,尤其是音乐、书法、动漫等创作领域,其因为拥有电影、唱片、产品商标、广告等广泛载体更容易直接参与国民经济活动,此时知识产权保护也往往更有价值。目前,我国专利法和著作法的修订,增加了侵权赔偿数额,降低了入刑门槛,从法律层面给予创新更多保障。当然经济活动主体在文化创新的同时,对原创作品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快速消费的文化产品,短时期内无法创新时,积极通过合法渠道取得相关知识产权主体的权利共享,也是推动供给侧与消费侧关系平衡的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针对我国部分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拉回流入海外的消费者,利用文化打造品牌、利用品牌的力量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产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模式,打造品牌、宣传品牌时,商标、广告、外观等知识产权也是创新主体需要重点关注的。

另外,在中央号召“全民创新”的时代,通过健全和普及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全民崇尚创新、积极参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在公共场合设置有影响力的文化标志,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地位环境、历史名人等条件都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模式。给文化创新主体适当的保护范围,开展文化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活动评选,让其享受因文化创新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也是鼓励全民创新的办法。

因此,将知识产权融入创新、用知识产权鼓励创新、通过知识产权创新保障其他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途径,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和文化创新是知识产权创新带动供给侧其他领域创新的三大法宝,为供给侧结构改革、打造新时期的供需平衡、使我国经济适应“新常态”、借助新环境更好发展披荆斩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