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 (论坛议程及演讲摘要)

    2015年10月30日,由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的“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在武汉东湖之滨-翠柳村客舍2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武汉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天文,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程浩,武汉政协学习与文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董宏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副主任白剑锋等和来自政府机关、高等学校、司法机关、科研院所、创新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共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协力探讨知识产权强国发展之路。

    此次论坛主题为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指引下,聚焦创新与知识产权实施,研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将武汉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高地。

 

论坛开幕

    主持人严道清( 武汉市律师协会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在美丽的东湖之滨,“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今天开幕,在开幕之前请允许我向各位介绍参会的领导、专家及来宾: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先生,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程浩先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副主任白剑锋先生,武汉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天文先生,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董宏伟先生,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黄本忠先生,武汉市律师协会秘书长黄有鸿先生,武汉市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院院长万飞先生,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纠纷审判庭副庭长尹为先生,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涛先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彭学龙先生,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华女士,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蔡祖国先生,与会来宾中还有曹葆青等来自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第一线的资深人士、资深律师、创新企业的代表;还有来自宝岛台湾的黎昱萱女士,让我们为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本次论坛于2015年5月开始筹备,向社会公开征文,征文通知发布后收到了近50篇论文,分别来自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司法机关、创新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律师事务所;论文涉及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知识产权产业创新等各个方面;论文的广泛征集、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为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我宣布由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的“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开幕!

    首先有请武汉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孙天文先生致辞,大家欢迎!

    孙天文: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创新创业者、女生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在这金秋十月,“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在美丽的东湖之滨隆重召开,我谨代表武汉市司法局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各界代表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主办单位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承办单位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2008年为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历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强调坚定不移地执行《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核心内容即是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今社会已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

    今年7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动员大会,湖北省省委常委、武汉市市委书记阮成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武汉力争5—1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要用最好的资源、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全方位、全体系、全流域、全区域、全领域,全面的推进创新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今年9月,中央将武汉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的试点区,武汉正朝着国家创新型城市顺利迈进。

    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基础和保障,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也是创新的成果体现。在这样一种创新大潮的背景下,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本次论坛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是一个开放的论坛,讲者听者畅所欲言;这是一个涌动的平台,学科、领域、职业不设壁垒,相互涌动;这是一个创新思想碰撞的舞台,每一处思维之光都将产生巨大的能量,对社会的创新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同志们、朋友们,让我们在新的机遇中,把握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后,预祝“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严道清:感谢孙局长热情洋溢的致辞。下面进入专家演讲和主题演讲阶段,由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涛先生主持。

专家演讲阶段

    主持人焦洪涛:尊敬的韩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大家上午好!论坛进入学术研讨阶段。学术论坛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专家演讲,有七位专家将隆重登场,每位专家发言时间为15分钟;第二环节是主题演讲,主要从征集的论文中选取的七位代表发言,每位发言时间为10分钟。

    首先进入专家演讲阶段。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出标志着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事业的理念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迈进,整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事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期和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武汉的知识产权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今天非常有幸地请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先生,他是全国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主持国家知识产权立法中的政策研究。韩主任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此次论坛,他的发言主题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请韩主任发言。

    韩秀成:谢谢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们,非常有幸参加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武汉市律师协会主办的“2015创新•知识产权强国论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这一主题从去年正式提上了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很重视此问题,包括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近几年一直在围绕这个问题做研究。特别感谢本次会议给我这个机会,向各位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此的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希望大家从学理、实践各个方面来研究、关心这个问题,共同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出谋划策,也希望更多的学者、名流、同仁加入我们这个团队来研究和谋划强国知识产权建设。

    去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经过研究正式提出今后若干年内的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强国的建设,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强国建设是一个长远、宏大的目标,二是指强国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在社会各界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但也有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不同的一些想法,这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可以使得对这个问题的谋划更加全面。

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国际态势。新世纪初期,我们局研究过这个问题,但当时并不具备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条件,而提出了知识产权强局建设。去年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结合对国际国内局势的判断,正式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进行强国建设的目标并指定局里有关部门包括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这一问题。

    二是国内发展。1999年我们国家职务发明专利的申请只有几千件,经过15年的发展,发明专利已经有了很大的数量,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基于此,现在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基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的一个标志就是靠创新驱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什么驱动创新?那就是知识产权。经过国内国外多年研究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即为知识产权制度是鼓励创新、保护创新、创新成果应用的基本制度。本次中央发的18号文说了一句非常到位的话,“知识产权制度是鼓励创新的基本保障。”

    考虑国际国内的形势、尤其是新常态下建设强国的宏伟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此问题向中央和国务院进行了汇报。2014年4月王勇国务委员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提出要谋划我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发展路径。2014年7月李克强总理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时正式提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这说明我们的决策得到了中央高层的认可,符合对国内外形势总体判断的要求。2014年1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认真谋划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发展路径,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知识产权局要发挥牵头作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研究,提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思路和举措,积极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从领导的讲话到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政策性文件里,这一战略目标得到了确认和认可。因此,从去年开始,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来研究。

    强国建设提出以后,有人问:它同2008年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有什么联系?从目标而言,《纲要》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知识产权较强的国家,而现在我们提出要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到2030年要在很多指标方面达到领先,进入第一方阵。总体而言,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脉相承的,从内涵、目标、组织方式、措施等方方面面来讲强国建设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升级版。

    第二点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内涵。首先是概念特征,我们认为知识产权强国是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并通过其获得强大经济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国家,是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的竞争性概念。其特征在于:第一、知识产权拥有量、质量和价值高;第二、知识产权社会环境与公众意识好;第三、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强,在国际上渐具话语权,可以参与国际规则的指定;第四、知识产权对本国经济科技发展的作用显著。

    其次,关于评价体系,我们参照世界其他国家重要实力状况的评价报告确定的指标,包括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创新实力评价、瑞士洛桑学院关于创新力的评价,他们分成若干个指标,最细的有几百个。最初我们也是由100多个缩减到70多个,后来减为30多个。我们认为对一类和二类指标不能太复杂,一是考虑便于业内操作和评价,而是考虑到文件的发布要面向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专业领域外的人士要能普遍理解和接受。

    一级指标主要考虑三个:知识产权能力(创造、管理、保护、运用)、知识产权绩效(创新贡献度、国际影响力)、知识产权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以此三个方面来测度、评价知识产权强国。联合国某核心机构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做评价确定了三个指标:人的寿命、经济发展状况、受教育程度。我认为,指标设定的好坏不在于多少,只要能把问题表征的客观、准确到位即可。

    今年6月4号,我们发布了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实力评价报告,第一次用此评价体系与国际上40多个国家做了一个评估,得出结论,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第一年,我国位于第19位,到去年,我国位于第9 位,可以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中,知识产权能力指数排名居于第三位,但严重的短板——知识产权环境指数排名居于第30位,综合指数排名第9位,总体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短时间内,在我们具有制度优越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集中优势力量做大事还是容易的,但长远来看,若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很难有一个良好的、持续的发展态势。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能否得到提升和改善将成为我们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次,我们考虑以下几个核心指标:第一、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国外大多数国家也基本采用这一指标来测度整个国家的总体保护情况。此在“12五”已经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三方专利数量占全球比重。此点是以创新能力和保护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标明我们与企业、产业、经济融合、高度关联的一个重要指标。若干年后,如果能在前500强占较高比例,说明我们的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的竞争实力、对市场的控制能力有比较大的提升。到那时,我们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将逐渐接近世界前列,或者说进入了第一方阵。

    第三、IP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指标来引导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能更好的与产业、经济相结合。我们已经与国家统计局有了联系,希望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这个指标如得到确立将能更好的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第四、全球最佳品牌100强企业占比。如果在品牌上我们能有一个提升,那也是我们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第五、知识产权许可费收入占全球比重;第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第七、研发经费投入与GDP的比值;第八、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这几个是相对比较弱的指标,在此不多言。

    第三点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战略任务。首先谈一下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强国建设仍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个是数量与质量问题,我们虽然有比较大的数量,但总体上的创新水平和能力有限,质量还不是很高,一些研究认为我们的泡沫专利、垃圾专利太多,但我们局认为基于我国国情的需要,人口众多,没有一定的数量是不能支撑强国建设的,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一定的质量,特别是在我们没有高水平核心专利、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过分的强调质量是难以办到的。这需要一个过程,一定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我们话语权的提升。所以,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很大的作用。

    第二个是适度与严格问题,我们认为制度的核心问题在于保护要合理、到位,这一制度主要在于保护知识产权,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是根本。

    第三个是分散与集中问题,大家都知道知识产权的管理涉及面宽、非常分散, 涉及7、8个部门,举例说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部际联席会议就有20多个部门。

    第四个是低效与高效问题,一个制度再好,如果产出很低,对经济、创新发展没有好的支持,这个制度就没有意义。

    最后一个是被动与主动问题,这是指在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规则的制定、重大谈判方面,我们都要由被动变主动,否则,也不能称之为是强国。

    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是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基本方针是“严格保护 、提升价值、科学治理、支撑发展”、基本原则是“坚持全面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法治、坚持市场导向,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坚持协同治理,提高知识产权效益”。关于此点内容还不是很完整,希望大家能提供好的建议。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目标。总体目标是到2030年,迈入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前列;到2050年,进入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第一方阵。围绕总体目标,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从现在起到2020年,奠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础,知识产权实力得到明显提升;第二步:从2020年到2030年,迈入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前列;第三步:从2030年到2050年,进入世界知识产权强国第一方阵。总体思路上,点线面结合、局省市联动、国内外统筹。

    第四点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现路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围绕5个领域,24个路径,结合其他专题的主要内容,以全局性、协调性、连续性和操作性为原则,谋划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

    以上内容还处于研究过程中,希望大家能提出宝贵意见。至于组织机构、实施保障、工作机制等也只是初步有一个规划,还有待完善。总体上,研究还是初步的,希望大家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议和想法,可以一起合作、交流,得到大家的支持也是我今天来与大家交流的目的。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韩主任的精彩发言。武汉在全国来讲是知识产权创造和学术活动都非常频繁的一个城市,本次的研讨会是武汉地区学术界、理论界、实务界联合主办的第一次以强国为主题的讨论,在整个的筹备过程中,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强国和知识产权战略如何理解等问题,我们还有一定的困惑。韩主任的发言让我们对知识产权强国战略顶层设计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内涵、战略任务、工作部署等有了非常准确完整的理解,对于我们后续的研究和工作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有请第二位发言专家,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长、武汉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董宏伟先生,董理事长的发言题目是“经济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新思路”。

    董宏伟:尊敬的韩主任,尊敬的孙局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会员,大家上午好!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对我们国家未来宏观政策的导向具有决定性的深远意义,对于我们知识产权的改革发展也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认识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也是我们知识产权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今年,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的课题,本次发言是将研究的初步成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听取大家的意见。

    此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如何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迎接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第二、如何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把握知识产权改革发展自身的新的常态和趋势;第三、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探索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新的思路和举措。

    第一个方面,关于如何科学认识经济新常态,迎接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首先讲一下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新需求。第一、经济新常态一个特点就是要素比较优势从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向质量提高转变,这就需要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新的引擎。知识产权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中必将发挥其他要素所不可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二、新常态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原来的更注重量能扩升,在新常态下更注重转向以绩效提升为主。生产的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的特征。这种产业组织新的特征的变化必然要求各类行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通过拥有核心专利、驰名商标,形成自己的竞争态势。

    第三、投资需求的变化需要知识产权与金融有效融合,以前投资更多倾向于门槛低、受益于人口红利和全球红利的行业,现在投资已经相对饱和,一些创新领域的投资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拥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大,因此说知识产权与金融相结合是今后应对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消费方式的变化需要知识产权的量质提升,现在消费方式更加注重个体和消费者的体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成为主流,这就需要产品的服务者和提供者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因此说这也需要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外观设计的强力支撑。

    第五、进一步发挥出口贸易的优势就需要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

    第六、规范市场竞争需要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现在发展市场经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更需要知识产权实行严格的保护,因为知识产权制度本身来源于市场,可以说现在知识产权的核心理念从为权利而争已经转向了为市场而争,因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一个统一、规范、透明、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第七、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讲一下经济新常态给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我认为经济新常态给知识产权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不能适应上:一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和能力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政府职能转变的新要求,比如说部门分散、协调能力、行政能力不足,服务不到位等;二是知识产权创造应用能力不能够支撑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路径;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水平不能够维护新常态下市场经济有序竞争的新环境。

    第二个方面关于如何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把握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新的常态和趋势。首先是经济新常态下的我国知识产权新常态的一般特征:第一是知识产权创造由片面追求数量向质、量并重方向转变,这可以从我们这几年专利申请的发展和变化中看出来;第二是知识产权运用从单纯实施转化向多元化实现市场价值转变,原来更强调如何实施,现在更加注重专利的运营、专利的转化、专利质押等多种形式来共同实现价值的创造;第三是知识产权保护从应对外部压力向创新驱动内在需要转变;第四是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其次是对经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定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定位方面,我们认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宏观管理、职能转变、提供的公共服务等都应该围绕新常态来转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定位方面,我们认为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制度应该能够支撑“双创”的发展;在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定位方面,我们认为现在产业发展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形成了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知识产权事业如何定位?如何支撑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何支撑传统产业的转变?如何支撑服务业的发展?这都是新的思考和定位;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统筹职能定位方面,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如何加强统筹协调?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常态下的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定位方面,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涉外工作?这都将给我们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

    讲的第三个方面是如何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探索知识产权改革发展新的思路与举措。关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我们认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强国建设的新常态,刚才韩主任也讲到了关于此方面顶层设计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这方面已经有所部署,故在此不多说;其二、更加注重提质增效,实现创造运用的新常态,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知识产权发挥它的价值;其三、更加注重市场监管,实现执法保护的新常态,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如何实现执法保护的新常态,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四、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实现共同治理的新常态,其五、更加注重联动协调,实现宏观管理的新常态。

    关于新常态下知识产权改革发展的新举措,我们初步提出了以下几个举措:第一个是立足特色,推进知识产权制度本土化,这也是吴汉东教授提出来的;第二个是突出重点,推进知识产权治理现代化;第三个是深化改革,推进知识产权分配市场化;第四个是优化整合,推进知识产权政策系列化;第五个是整体布局,推进知识产权创造高端化;第六个是效益优先,推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第七个是依法保护,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常态化,对于“执法常态化”有些专家对此也有看法,我认为执法不能依靠专项行动,而应将执法常态化;第八个是多举并措,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国际化;第九个是以人为本,推进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化。

    我们的研究成果也是初步的,未来还会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次论坛也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韩主任百忙之中赶来,就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推进做了很精彩的报告、武汉市司法局也对论坛高度重视,孙局长亲自到会支持、省知识产权局程浩副局长、市科技局副局长黄本忠到会指导、律师协会和研究会鼎力合作、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认真承办、广大会员积极响应,到会人数众多。我代表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向各位领导、专家、会员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知识产权研究会的网站从明天开始正式上线,期待大家的关注,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董理事长的精彩演讲,让我们从经济新常态到知识产权事业新常态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同时再次提醒广大的嘉宾和会员关注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的网站。下面有请第三位发言嘉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副主任白剑锋先生,白主任的发言主题为“知识产权态势与专利信息利用”。

    白剑锋:尊敬的韩主任、孙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主办,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的精心准备和安排,让我能非常荣幸地在美丽的东湖之滨就知识产权发展的态势和专利信息利用的情况谈一些自己的见解。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是背景介绍。2008年6月5日,国务院18号文件正式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知识产权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战略是国家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激励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2014年李克强总理会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时提出了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号召,指明了知识产权事业新的战略目标,2014年底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新目标: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在2015年要达到6件、到2020年要达到14件。国务院今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对企业提出了具体的目标。2015年4月16日,在“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申长雨局长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知识产权建设的定位,需要将知识产权作为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下面,简要介绍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湖北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了持续提高专利审查质量和能力而建设的6个京外中心之一,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湖北中心主要承担发明专利申请审查和地方知识产权服务两大智能,目前已经拥有了一支800多名审查员的队伍,预计在2017年年末形成拥有2000名专利审查员的队伍规模,年审查发明专利申请的能力能够达到11万件,通过湖北中心的建设实现全国专利审查队伍的壮大和专利审查能力的提升,推动湖北专利事业的发展。

    湖北中心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首先坚持地区长效合作的机制,先后与宜昌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荆门市、武汉市洪山区、黄陂区等6个市州区政府签订了以知识产权助力地方产业创新为发展目标的合作框架协议,针对地方实际需求定制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通过合作会商、建立审查员实践基地、培训地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开展专利预警、专利布局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了地方知识产权工作。其次,坚持与科研机构合作,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信息科技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共同开展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重大项目评议等各方面的合作。指导研发方向我们与高校开展合作,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提供了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等服务,受众多达数千人次。企业服务方面,实地调研了企业200余家,采用专利布局的策略、风险评估等多种服务方式深入服务企业30余家,出具各类咨询报告20余份。此外,还和国知局的各级机构、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武汉市科技局以及湖北省周边省市紧密合作,开展了产业知识产权评议、预警等相关工作,涉及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为政府产业规划,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湖北中心还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参与了湖北省、武汉市专利奖的评议和推选工作,并对参评全国金奖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两年内已有3家湖北省企业获得了专利金奖的殊荣。中心今后还将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范各项机制,大力开展审查员业务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批审批能力强、审查质量好的审查员队伍,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区域影响力的综合服务基地。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都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2014年我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申请受理量,达到了236.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了92.8万件,同比增长了12.5%,居世界第一位,实用新型申请的达到了86.8万件,外观设计申请达到了56.5万件,受理PCT申请2.6万元,同比增长了14.2%,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14年达到了4.9件,同比增长了22.5%,国家知识产权局刚刚公布的2015年前三季度的受理申请量显示,专利申请数量比去年同比增长22%。

    我国目前专利运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已建立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20余家,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40余家,造就并形成了一批熟练运用专利制度,拥有核心专利技术的优势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第10至第13届中国专利奖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获得专利金奖的65个项目仅新增销售额一项,就达到2734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我国的专利保护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首先是专利法律法规修改工作稳步推进,修订草案送审稿已经上报国务院草案;起草完成了职务发明条例草案的送审稿;继续推进专利代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积极开展立法后的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地方立法指导协调机制,开展和促进与保护相关的立法的可行性研究等。其次是知识产权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纳入“双打办”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指标。

    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目前还处于摸索的阶段,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而且其尚未达到一定标准。

    2015年印发的《关于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确定的建设目标是,2020年,建设基本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 

    大数据时代意味着数据信息的挖掘已经成为重要的手段,国务院在近期发布的两项关于大数据应用的文件中也明确要运用大数据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而专利信息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将起关键的作用。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开通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开放专利信息资源,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免费提供本国和外国知识产权基础数据的机构,国内机构也根据其提供了各种类型不同的专利信息服务,湖北中心为了发挥地方服务的职能,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我们以湖北省智能机器人产业链知识产权评议为例,简要介绍专利信息利用的具体形式......除了上面介绍的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专利信息,获得企业的技术空白点,帮助企业确定研发的方向,甚至通过股价和专利申请的关系,帮助企业确定核心技术等等。

我们很高兴能与政府企业和高校的各界朋友合作,通过专利信息利用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开展高层次的知识产权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和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愿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白主任的精彩演讲,白主任的演讲不仅涉及了专利信息的相关知识,还将专利信息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下面有请下一位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彭学龙教授。大家知道,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强国计划之后,建立制造强国成为时代符号。下面,有请彭学龙教授为大家讲述《中国制造语境下的品牌战略》。

    彭学龙:谢谢秘书长,尊敬的各位嘉宾,来宾朋友们,感谢大会安排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讲述中国制造下的品牌战略,刚才3位演讲者都是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主要讲一下中国制造怎么从品牌这个角度来实施。刚才各位也介绍了,我国现在有一个目标叫知识产权强国,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制造也成为两会的一个重要题目。今年5月上旬,国务院发布文件,要建设中国2025制造强国,大家可能会想,中国制造不就是技术问题,不就是专利的问题吗?我想中国制造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指中国制造这个产业,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作为一个符号,也代表了国家制造的一个国家品牌。我也统计了一下关于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品牌的项目,我想从品牌这个角度来解读一下中国制造2025的产业升级。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下面几个内容。

    第一个品牌的地位与作用,品牌是标识一个企业,是企业的一张脸,区别不同商品和服务,使得企业的努力能够让消费者知道,企业做得好,消费者知道,企业做的不好,消费者也知道,以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关于品牌大家可能会影响到商标,但是品牌不止于商标,市场识别的机制都和品牌相关,包括商号、商品的外观等等,当然品牌运行的制度保障,主要是商标法,当然还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登记等等。

    下面主要来看一下中国制造的现实状况,第一个是中国制造数据大,我国是崛起的制造大国,其次各种产品的高占比,国内讲面子的人都不买国产车,计算机主要是贴牌加工。过剩的产量,钢、水泥的生产量很大,但这些都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还有一个就是中外倒挂的价格产品,同样的产品在国内比国外还卖的贵,还有一个就是世界工厂,有时候值得骄傲,有时也不值得骄傲。

    但是有人研究过真正能够成为世界工厂的只有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包括日本,而我们来说,综合产量也不是占到绝对的高,技术方面,积累也不够,赚的都是辛苦钱,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的专利、我们的创新也不是完全不行,比如说韩主任刚才提到的PCT申请,我们排第三,但是我们还是缺少比较好的品牌,比如华为中兴申请很多PCT专利,可以把他们的品牌打出去。

    有个世界品牌实验室,每年我们上榜的品牌都增加一个两个,有一年数据,我们国家上榜的品牌占到全世界13%,但是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自己觉得是不是占到13%,我每年上榜的企业,他也符合官方需要,上榜的都是中国银行等垄断企业,真正的市场竞争的牌子还是缺乏,比如可口可乐就是可圈可点的牌子,同样是水为什么她做的这么响亮,再比如说广东的恒大地产,他结合环境做的非常好,但是就是没有做成牌子,现在很多人都在对恒大做侵权诉讼,比如说恒大冰泉,值得思考,现在有些土豪们不能说自己很有钱,但是我可以开一辆很好的车,穿一件很好的衣服,我们国家现在就是缺少大牌子,奢侈品,所以说大牌才具有市场。

    我们中国制造的出路。红旗集团老总,曾经说过微笑曲线,红线表现的产业链,上游就是零件部件,下游就是销售,终点是组装和售后服务,主要在两端,组装这一端空间是比较小的,曾经二十三十年我们有一些优势,因为劳动成本比较低,我们土地厂房原材料比较低,我们耗费大量的资源赢得我们二三十年的大量积累,现在我们人工上涨,原材料越来越短缺,所以说我们做组装的空间已经很小了,所以说应该去做研发销售,这个微笑曲线很形象,我们来看第三条曲线,它一端是智力成果意义上的专利,著作权,另一端是商业制造意义上的品牌,最终中国制造的出路应该要向两端去延伸,但是董明珠说的对,不管怎么申请制造还是要做,所有研发最终都要转化为产品,必须有产品做支撑,中国制造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题目。

    下面,讲一下中国制造的整体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不一定只有国家才有,一个区域有,一个地区也有,而且区域品牌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说河南人,假设外界对河南人抱有偏见也影响当地的产品在外地销售,再比如说我们的地理标志,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区域品牌,只是品牌不像地理标志一样获得了一个法定的形式。

    首先看一下区域品牌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消费者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品的印象,上升到一定层面就是国家品牌,比如说,浙江和福建是服装销售的大省,但是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对浙江服装的评价比福建服装的评价要稍微高一些,于是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对上海品牌的产品印象都比较好,比如说手表,所以说区域品牌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还有就是区域品牌给国家品牌做了一个背书,区域品牌好,那么国家品牌就相应的好,企业做市场营销的时候就顺风顺水,这个角度想海尔联想能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是难能可贵的,听说日本人有一句话我觉得讲得很好,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当然现在索尼和松下并不像他当时讲这句话时,有那么大的影响,但是日本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牌子,但是我们能说我们有左脸和右脸吗?当然我们有一些响亮的牌子,比如说华为,腾讯,阿里巴巴。

    下面看一下典型的国家品牌形象,比如说法国品牌的时尚,买包包要买法国的,日本的汽车,从性价比来说是最好的,但有时候消费者,看待性价比也不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贵一点,他需要面子,再比如说美国国家品牌的形象是高科技,德国汽车的品牌形象都在这里,但是这一次德国,品牌的形象,德国的汽车品牌包括整个制造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果说德国没有一个整体的汽车品牌积淀的话,这一次的事情就会把大众汽车彻底打垮,但是我们也希望像大众总裁那么讲的,把这个危机当作一次机遇,甚至得到一种升华,所以说国家品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们国家的品牌形象是多元的,时代周刊在2009年,把中国产业工人作为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第二名,2012年,美国有个宣传片,叫做诺亚方舟,里面讲到,幸亏把这个诺亚方舟放在了中国制造,否则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来,你再看看美国等一些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品牌的报道,有个巨大的变化,80年代90年代是说中国的物品物美价廉,但后续对美国的产业工人形成竞争,然后就开始说物品是污染的有毒的危险的,放大小事,包括毒奶粉事件。有人戏谑地讲,产品上可以标明不是在中国制造的,国内市场也确实有一些假冒问题,本来商标的作用是区别和识别的问题但是现在趋同,混淆,比如说新百伦的案子,对中国的整体形象是有打击的,要像德国人讲的中国和劣质低质量划等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你看现在高铁产品一再取得突破,你看德国制造曾经是一个屈辱的标志,但是在2012年德国高调庆祝,德国制造这个标志,诞生125周年,而英国制造开始在没落。

    我们国家品牌的几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比如说市场营销做的不到位,还有就是征服首先是文化征服,汉文化的传播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孔子学院最近在外面几年也很不顺,孔子学院自己出钱,别人还不愿意去设立创办,还有就是讲中国故事,就是把中国的正面形象投射出去,包括第一夫人出游,她的服装都对中国形象有很大的正面作用,当然企业也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彭教授的演讲,我们知道好的演讲就像讲故事,好的文章也在讲故事。下面我们有请下一位发言人,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刘华教授,刘华教授同时也是华中师范大学知识产权研究所所长,同时也是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刘教授今天为大家展示的同时也是她的国家社科基金的创阶段性成果——“典型动漫企业3D技术专利分析及启示”,掌声有请!

    刘华:谢谢焦院长的介绍,我的题目其实就是白主任刚刚说的指南针的工作,而指南针的工作领导更有兴趣。其实我想动漫3D,我们广大的年轻同学们还有年轻人一定是它的粉丝,那么,其实指南针涉及到中国的3D动漫产业未来的发展的景象,所以我觉得应该也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鸣。

    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个问题:全球3D动漫典型企业研发趋势;在中国大陆的专利布局;通过大数据分析揭示的问题来启示中国的动漫产业。3D动漫摆脱了以二维方式演绎动漫的传统模式,给这个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它的影响表现在:首先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其次改变了动漫的整个的制作模式;另外3D技术还拓展了动漫的产业链,比如在科研方面的延伸,比如考古,微观世界的描述等。相比于国际社会的蓬勃发展,中国在这方面却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市场运作方面,发展战略不明确;在政府政策方面,在促进性引导以及专项辅导上缺位;在技术研发上,整个产业,尤其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不强;在学术研究方面,目前的学术研究仅限于艺术特征和技术挖掘层面的一些初步研究,对产业的影响和技术发掘方面的研究完全是空白。

    鉴于此,我们在大数据基础上做了一个小样本的专利分析。选择了3D技术的七类关键共性技术,对在国际专利申请上的前三位的日本企业以及前三位的美国企业的发展模式及所呈现出来的样态做分析。或许这种分析存在巧合,但在样本量足够大时,或许可以印证政府政策或市场规律等问题。

    我们进一步发现,日本在3D技术产业产出上的趋势和日本政府政策促进性的引导有非常强的相关性。

    接下来是美国三家动漫企业的发展趋势,也可以分阶段的描述。

    美国企业整个3D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以下几个因素呈现非常强的相关性:一是原创性的技术创新;二是3D技术市场配套的硬件设施培育成熟度;三是和特殊作品的问世而导致的市场回应呈现很好的相关性。

    有一个更直观的显示,把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产出趋势按等量来作比较,发现两种模式之中(日本的政府驱动模式和美国的市场调节模式),日本的模式整个增量非常快。而美国尽管前面的积累时间漫长,但是整个技术周期会更长,技术产出的后劲更足。

    据此,可以做出如下评价:日本政策驱动与市场结合模式下,日本企业在3D技术创新中善于把握国外技术动向,多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迅速实现了3D技术产出的高增长,起步晚但达到增值的峰值比美国更早一些,看起来是一个捷径。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缺乏原始创新对维持技术创新的持续高产显然空间有限,直接后果是技术的衰退期会更早来临。而美国模式,美国企业在市场需求不明显的技术萌芽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技术探索和市场培育,一旦新技术获得市场认同,企业迅速投入资源,技术创新厚积薄发,发展态势更为稳定持久。该模式下的企业创新或许不是走捷径,企业需要在技术的萌芽期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但由于原始性创新占应有比例,继受创新空间广阔,技术的高产出期更为持久及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亦更为显著。

    下面对上述样本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D专利技术布局进行分析。日本企业在中国布局中一致性的特点。而美国企业根据市场适时地开拓、市场的细分和定位、资源的协调和整合等因素,从战略意义上创造差异化的产品、服务以及管理方案,提高了企业抗风险性及竞争优势。

    我们发现中国的动漫企业和这六个样本企业之间存在区别。通过另外一个研究,中国申请量最高的七家中国企业呈现的结果发现,中国企业在3D技术创新上的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的专利95%在玩具、纸牌、容器和儿童家具,基本上是产业链的延伸产品。据此对比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3D动漫专利技术主导权仍由日美企业掌握,我国动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学研合作有待加强;日美企业在3D动漫技术研发中采用各自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专利布局战略,我国动漫企业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尚未形成相适应的技术创新策略;近期美国企业相较于日本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更为成功,除了技术创新模式带来的发展后果,还有市场与人才因素的影响。

    应对措施有三点建议:在创新激励模式上,政府应遵循动漫产业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产业技术模式上,倡导2.5D动漫制作主导模式;在技术研发策略上,优化产业分层布局,推进协同创新。

    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刘华教授精彩的演讲,大家都知道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是知识产权创造的灵魂,刚才刘华老师讲到的3D动漫是非常典型的高科技文化创新产业通过专利申请体现企业如何来做非常好的专利处理。好,下面有请下一位发言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教授蔡祖国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湖北省高校专利产出现状与问题》。

    蔡祖国: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谢谢主持人!感谢组委会的安排!我汇报的是《湖北省高校专利产出现状与问题》,这个汇报是我整个研究的部分内容。汇报内容分为四点:第一是现状;第二是问题;第三是成因;第四是对策。

    高校专利产出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第一是高校本身的资源,第二是技术市场的需求。从高校的构成情况来看,我把大学分成三类:重点大学(包括985、211)、普通大学(主要是地方普通本科大学)、其他高校(主要是高职高专)。从这个角度来看,湖北省在科教资源方面,仅次于江苏。

我们调研得出的第一个结论是湖北省高校专利申请数量列中部地区之首,位居全国前列。实际上,在苏、京、浙、沪、粤之后,第六位就是湖北省。为了比较方面,我特意选取了这样的一些省份,第一个江苏,第二个浙江,第三个是广东,然后就是中部地区的其他三个省份。

    第二个结论就是湖北省高校专利的产出质量在中部地区是最高的,同时也高于江苏、浙江和广东的高校专利质量。比较可以看出湖北省发明专利申请占比较高;从发明专利的授权来看,湖北省高校发明专利授权占比也是非常高的。

    第三个结论就是湖北省高校专利申请、发明申请、专利授权、发明授权增速高于苏浙粤,在专利申请、发明申请、专利授权、发明授权方面与广东省高校的差距在不断地缩小。

专利产出方面,湖北省专利产出也存在一些挑战,主要是第一个,有效发明、有效专利增速远远落后于苏浙粤;主要专利指标与三省份高校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二个挑战,在中部地区,湖北的专利产出的增速是最低的,与河南、安徽、湖南高校的优势在缩小。

    第三个挑战就是专利产出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严重。

    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一、产业发展比较劣势。二、传统高校分类体制妨碍高校专利发展潜力。

    对策:第一产业的环境是决定性的发展因素。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就会增大,就会刺激、激励高校专利产出的数量和质量;第二现行的高校体制必须进行改革。要推动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联动和融合;第三产学研合作机制要加强;第四湖北省高校产出的支柱政策要加强。在这四个对策中,第一个是决定性的要素,在自主创新和产业梯度转移模式中,要抓住有利时机,把湖北省高校的科教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蔡祖国博士精彩的报告,蔡祖国博士通过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揭示了湖北省高校专利产出的现状、问题,给出了对策。我们知道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需要各个区域的落实。下面有请专家演讲阶段最后一位演讲者,来自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纠纷审判庭副庭长尹为,我们知道司法是社会公正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正义也是社会正义的防线,所以我们请法官来做这一阶段的最后一个专家发言。 

    尹为:谢谢大家。知识产权案件,也就是司法裁判之中,关于赔偿问题是最麻烦的一个问题,因为赔偿的多少,一直受到社会的诟病,特别是权利人认为法院判轻了,没有好好保护知识产权。

    到底在知产案件中权利人应该如何去举证证明,我只谈两个观点:一是知产案在当前中国仍然是以保护而且是适度保护为主,没有惩罚性保护之说。几大法律赔偿条款是有顺位的,即首先要证明事实,只有到了最后才是法定赔偿。法定赔偿有一个误区,大家都认为直接进行赔偿,没有对损失进行举证,导致法院在判赔中以酌定赔偿的方式,酌定与法定绝对是两个概念。

    二是赔偿方式新的发展。第一、约定赔偿支出。过去在法院调解或者双方的许可之中,可能谈了如果侵权要赔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提出约定过高,侵权行为发生怎么办?最高法明确,可以按照双方约定数额进行判赔,不需再举证;第二,酌定赔偿和法定赔偿绝对不相等。酌定赔偿需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来酌定;第三,证据妨害的规则。如果当事人请求法院保全证据,一方不提交或者持有证据一方不提交,可能使权利人无法举证而导致案件无法判赔的时候,法院会按照原告主张数额进行判赔。三个比较大一点的变化。

    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阶段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尹庭长的精彩发言,简洁有力。专家演讲的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进入到主题演讲阶段。下面有请第一位,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同时也是全国知识产权的领军王牌——曹葆青老师演讲,她发言的题目是《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困境》,掌声有请。

    曹葆青:谢谢焦老师!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朋友们,今天我要跟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九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对行业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引,今年上半年北京中智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也对外发布了中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研究报告,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我国知识产权的发展做了研究,今天我想从专利代理机构负责人及专利代理人的角度来讲一讲自己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现状尤其是专利代理行业的一些浅见,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的指导。

    我讲解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是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管理水平。首先,关于发展理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业担负着支撑、驱动、护航、创新发展的重任,所有的从业者,尤其是机构的负责人不仅仅应该把它作为致富手段,更应该把它看做国家振兴的重任,加强责任感,为委托人谋取最大利益。其次要有品牌意识。武汉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可能还谈不上知识产权战略,至少我们要有品牌意识。因为知识产权服务业尤其是专利代理人制度是独立执业,这种环境容易导致行业下的个体化特征。缺少品牌意识,行业将很难获得外界的认同和尊重,不利于维系行业的良性发展,也不利于增加员工的自豪感、凝聚力和责任心。其次,管理水平要提高。首先要制定发展规划。企业需要有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使工作不偏离大的方向。其次要有规章制度的建设。以专利中心为例,这些年建立了代理人工作质量检查体系标准及规则、代理人直接评审方案及考核办法,包括带薪年休假管理办法等使员工利益得到保障同时进一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还需要创新的能力。

    第二是规范服务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业性服务规范。在2014年,国资局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建立来保障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不受影响,也使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公平竞争和规范发展有章可依,指导意见对行业服务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另外要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基础上,政府应当引导和调控,加大宣传,提高企业和民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惩戒规则。二是机构的服务规范。以本单位为例,建立了日常代理工作细则、内部流程管理规范和服务质量监控体系;

    第三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现状是行业规模总体偏小,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的数据,目前湖北省以专利代理机构为例,只有26家代理机构,武汉市16家,职业代理人不足200人。年龄结构呈现断层,年龄层主要分布在两端,一个是50岁以上的,一个是35岁以下的。如果不加强青年的培养使他们尽早的成长,将来会出现进一步的隐患。领域分布,现有的服务从业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趋同,没有合理的层次。从实际工作中,我们从多个方面,比如专业领域、学历水平、从业经验等综合方面进行考虑,但依然在某些重点领域,难以招聘到高质量的人员,比如计算机、电气,因为这两个方向硕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特别好就业,所以我们一直很难补充这方面优秀的人员。层次梯度,现在我们从业人员基本上是985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三分之二以上是硕士毕业,24位里有8人有审查经验,坦白来讲,我们从事高端业务的人员,尤其是法律服务,商用服务这方面的人才,依然短缺。性别比例,在知识产权服务业里男女比例失调,随着年龄段的问题,尤其是昨天宣布的二胎的放开,后面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二是加强人才培养。加强行业培训,内部培训和师徒制。国家局和省局都进行了大量的培训,但希望这些培训更偏向高端服务业。

     第四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知识产权服务包括“获权、用权和维权”的全过程,如果我们的服务仅趋向于获权,那么我们的服务只给企业增加了成本,没有带来收益,所以我们要贯彻知识产权服务的全链条,包括:知识产权代理服务、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第五是提升本土服务实力。需要在政策上予以引导,加强资源整合,知识产权服务主体不仅包括公司制和合伙制的代理机构,还包括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如何从政府层面引导资源整合,才能更有利于高端服务业的开展;设立人才培养基金,现在知识产权服务产业更多的是和利益直接挂钩,大量的培训时间会导致它们目前没有积极性;合理引进,行业需要新鲜血液,引进是要促进本地服务水平,而不是导致同质化竞争,也不能因为引进导致客户利益受损。另外层次上要提升,领域上要互补。

    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曹主任的发言,她结合本机构和本地区的情况分析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很好的建议。我们的论坛虽然主要由本土的专家领导构成,但是也有来自台湾的代表,下一位发言人是黎昱萱女士,她是台湾清华大学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长学术助理,同时也是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助理,她发言的题目是《专利质量导向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变革》,下面有请。

    黎昱萱:各位领导,各位先进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和大家分享这么多经验。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专利质量导向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变革》,在知识经济盛行带动企业经济发展10年来的资料显示,大陆近几年专利申请数量大爆炸,关于这些数据显示的问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专家都比我更清楚。

    在专利快速发展和数量快速累积的情况下,政府政策开始倒向注重专利质量的优化,在海量的专利申请下,知识产权管理和策略规划的需求也逐步提升。经过简单的统计,我们对现在知识产权的困境提出简单的描述:第一是我们常忙碌于申请无效的专利,70%到80%的专利申请会因为先前的技术而无效;第二个是我们常忙碌于申请一些无法被察觉到的专利,专利申请范围过小,导致无法提出他人侵权的证明;第三个是不知道自己是否侵害他公司的知识产权,这种情况存在于投资人在投资公司时,没有检视该产品的专利组合;第四个是授权专利的过程中已减损本身的价值,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恶意的合约内容或是权利人未仔细核实合约内容导致未来公司评价时的资产价值减损。

    面对这样的困境,其实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要正视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大陆也拥有如此多专利数量,我们应该如何管理。我们将其比拟为巨龙转身的困境。近20年来,知识产权的发展就是以信息来带动整个战略的规划,有三个模式非常重要,世界上所有工业国家都历经过这样的过程。透过三个经验我们可以对大陆进行在地化、区域化的思考。这三个模式是:IBM模式、微软模式和IV模式。所谓IBM模式就是公司内部采取中央集权制来进行管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研发专利统一管理,而且将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有的专利共同运用来做授权的动作。其内部授权也给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使得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能够有效、快速去执行知识产权战略,我们可以说IBM的成功就是从硬件研发转移到知识型经济的过程。第二个就是微软模式,微软公司实际上就是从自家的软体平台起家,之后大量授权导致其大量获利,甚至授权超过自家WinDow Phone的5倍多,专利授权费成为微软重要的应收来源,后期因为这样的营销方案,它也去大量收购其他公司的一些专利,大量授权让与他人,可以说微软在维持竞争力的情况下就走进知识交易的市场。第三个模式就是IV模式,着重介绍实施专利获利的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募资,目前募资超过50个亿;第二阶段是专利选择和集中,通过收购和授权去集中了全世界的研发专利,组建了各种强大的专利池,出资者也可以在这样的专利池中获利;第三阶段是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并且目测趋势,收购更有利的专利,提前对产业进行布局和投资,形成更大、更完善的专利组合,将这些专利组合进行转让和授权进行获利。在大家对这种模式进行诟病的情况下,我们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知识资源、智慧资源管理的方式。

    以上三种模式大家也不陌生,在新的环境、新的科技下,我们应该怎样定位,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在此我提出我们过去的几个经验来给大家参考。第一个是针对具有庞大专利数并且要缴纳惊人的专利使用费的机构的有针对性的辅导。过去我们曾依照它的技术进行分类,针对专利组合评价比较低的机构,我们会建议放弃专利组合,帮企业做一个止血的动作,以此来维持客户对专利需要的成本。第二个是对专利蓝图的分析,主要是针对即将要投入大量资金在客户研发里面,根据提供的资料对其未来的研发方向、趋势预测和布局提出建议,希望其资金运用最佳化和最大效率,精准的切入下一时代的技术和下一时代的产品。第三个是专利鉴价服务。针对需要进行专利交易的客户,协助评估价值,依照资料计算一个价格给他们进行参考。

    前面这三种是过去的经验,ID管理不外乎是希望企业能够透过知识产权管理对未来公司的公开上市发行有更大的获利。接下来要讲的是透过知识管理模式与一个很不错的成绩。这家企业的厂商背景是全球首创逻辑制程可程式非挥发性记忆体矽智财厂,技术特色是低成本、高效能、生产率高,正因为此使得其容易整合不同制程取代其他技术,成为主流技术。这家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是拥有超过180项专利,研发能力遍布上中下游,各制程世代有良好的布局,对技术掌握程度高,开发时程缩短,从IC设计到量产的效能有效提升。其获利模式是其最特别的地方,该公司并没有具体的产品,获利由提供权利服务和获取权利金两部分构成。毛利率达到100%,所有支出可能在研发和仪式成本上。其公司的主要客户有晶圆代工,IDM,IC设计。关于这些公司的营收,我以2015年Q2公司为例,公司总收入中,它的权利金收入占66%,技术服务收入占34%,而在台湾的股价为330台币左右,供各位参考。今天,我很荣幸参与本次代表武汉知识产权发展新高峰的强国论坛,很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经验。我们还希望通过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生物城和工研院等机构,与各位专家展开对话和合作,共同推动“专利困境”这个巨龙的转身。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黎昱萱女士。黎女士的精彩演讲如同从海峡对岸吹来的一缕清新的空气,给我们提供了在知识产权框架下有关知识产权管理、运营的一些思考和新的视角。下面有请下一位演讲者——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主任魏东先生。山河所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之一,也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魏东主任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将武汉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思考》。我们欢迎!

    魏东: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将武汉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思考》,关键词是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和运营中心。首先,关于为什么要建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我认为有三点理由。第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使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国家战略。

    第二,经济新常态局势之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对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习近平书记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就是现在中国最大的大势。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我国谋划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思维,其核心要义是转型升级、创新发展。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印发,明确提出,“让知识产权制度成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这一规定彰显了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打造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有利于提升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以其促进交易、激励创新、激活知识产权市场的功能能够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步伐。

    第三,建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有助于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瓶颈在于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实施。根据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在80%,而我国仅为25%,其中真正能够产业化的更不足5%,亟需建立跨区域、专业的运营中心以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早在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就曾共同下发了《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指导意见》,着重提到了“建立区域性市场、专业化交易市场”的问题,尤其讲到要“重点布局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区域性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建设有利于保护创新、促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实施,它对于企业有效配置技术创新资源,促进知识产权的流转,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武汉建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具有哪些优势?第一,武汉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指导意见》及其附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共有29处提及武汉,多项重要表述也与武汉发展直接相关:1、明确武汉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要求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2、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指导意见》提出建立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机制,发挥武汉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引领示范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3、完善武汉等信息网络骨干节点,推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4、武汉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指导意见》用“培育发展”的表述: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促进三大城市组团之间的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

    第二,政策环境优势。武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据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4年武汉科技创新报告》,武汉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1、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武汉市制定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高校、科研机构职务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意见》。2、科技转化工作成果显著。2014年,武汉市有530余项科技成果在东湖自主创新示范区入园转化;新建10个新型工业技术研究院,实施成果转化项目102项,孵化科技型企业137家;武汉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342.89亿元。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的对全国115个副省级城市、地级城市2013年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武汉市名列第一。4、实施技术转移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武汉市技术合同核定技术交易额为54.17亿元,核定实现技术性收入22.30亿元,落实减免税额1.34亿元。

    第三,现有基础。目前,武汉市已建成一些有关专利或知识产权的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既可以为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建设提供经验,又能为其良好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其中包括:1、湖北省专利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2、光谷知识产权联盟正式成立,3、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4、国家专利技术(武汉)展示交易中心,5、华中首家版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在武汉正式挂牌,6、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

    最后,关于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怎么建?我认为应当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类型及发起建设人员。长江经济带跨11省市的大区域决定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应由政府主导,如此才能打破部门和区域的限制,加强其所覆盖区域之间的联系,整合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资源,发挥其跨区域的优势。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可以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组成,其人员可由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共同委派,“官产学研资服”相结合。

    第二,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机构设置。设置国内交易部、国际交易部、投资管理部、信息部、合作交流部等部门。

    第三,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功能及工作机制。一是知识产权项目、中介服务人才和中介服务机构的集聚功能;二是知识产权项目的发散功能;三是信息沟通和发布功能;四是知识产权项目展示和交易功能;五是知识产权项目实施功能;六是知识产权项目进出口功能。各地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在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下成立“组建长江经济带专利技术集团工作小组”,统一协调和组织该项工作,实现互相开放、互利共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待平台运作规范,并在知识产权市场环境成熟和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可适时考虑纳入商标权和著作权的展示、交易内容和功能,组成集专利、商标、版权于一体及交易、实施和服务于一身的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大平台,为促进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持人焦洪涛:感谢魏主任的演讲。下面有请第四位发言的专家,来自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黄璐先生,他演讲的题目为《武汉市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掌声有请!

    黄璐: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与大家一起来探讨武汉市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情况。我是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中心主任黄璐。近年来,我们公司十分重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发展迅速,2013年被评为“武汉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4入选为湖北省第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2015年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今天我分享内容主要有武汉知识产权智库资源现状、智库当前存在的问题、对智库建设的对策思考三个方面。

     经过检索统计的武汉市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分类与分布情况,高校及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行政管理与执法四个领域里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库、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物等各智库的人才数量,其中有些人才同时属于多个专家库,去掉重复统计的人才后得出武汉市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共有85人。

    武汉市共有127位专家学者入选知识产权专家库,武汉市知识产权专家库人才主要分布于科研管理、科研院所、企业、中介,且比例上大致相当,各自约占四分之一。

    将2014年专利占有量前四位的北上广苏四省市与湖北省的各类型、各类别人才分布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北京市占有绝对优势,广东省的企业知识产权专家库人才比高校及科研机构、服务业、行政管理领域的人才数量更多。

    经过研究分析,我认为武汉市智库当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武汉市智库专家人才结构上“两头大、中间小”——武汉市的知识产权人才集中于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而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缺乏。本土企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亟待提升!第二,目前智库专家管理分散,缺乏整体建库把握,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与调配。上面讲到的,武汉市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有85人、武汉市知识产权专家库有127人,专家人才入库都是各自申请,没有统一建档,这将不利于统一调配,也不利于本地知识产权智库的大融合。第三,对知识产权专家的评定使用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标准。针对如何评定一个人是否是知识产权专家,不同的专家库会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高校、企业、国防等不同领域,缺乏统一明确的判断标准。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八点对策。

    第一,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智库人才的校企对接,让智库更“接地气”。目前武汉知识产权智库人才主要作用于知识产权顶层设计和政策方针的制定,集中于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中缺乏既懂技术又有专利知识的人才。因此希望企业与高校合作,让专家进企业,开展专题培训,进行咨询指导,并开展项目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

    第二,充分发挥智库人才的社会作用、积极参与政府项目评议评审。智库人才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更为关注和了解,在推进武汉经贸、文化、科技发展方面的经验丰富。让智库人才积极参与政府项目评议评审,他们能立足武汉本地科技创新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发展态势、研发活动风险、成果转化价值、专利价值评估等多方面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评议分析,为科技项目立项和验收提供决策参考,提高政府项目决策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第三,以政府主导或政府支持,促进智库人才承担政府公共课题。这方面刚刚白剑锋主任在演讲中提到他们已经着手在做。我们应当积极调动智库资源,利用他们承担政府的公共课题,促进本市的经济和技术发展。

    第四,促进不同领域智库互通、融合。前面已经讲到,智库人才分布于不同领域,应当创造条件,加强他们相互之间的思想与经验交流,促进多学科专家协作,实现专业互补,并协助企业构建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知识产权智库入库标准,扩展专家库技术构成,保证智库人才的复合型和多样性。针对智库人才标准不同,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入库标准,打破行业壁垒,不拘行业,不限领域,让所有能切实推动武汉知识产权事业建设的人才形成一股合力。同时,设立本土知识产权人才培育机制,设立知识产权第二学位及相关专业课程帮扶培养“懂技术、精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第六,广东经验提示我们应培养更多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大省,它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很明显的是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在各个知识产权智库中占有较大比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相较于其他省市,占比也更大。

    第七,构建智库互联网+平台,促进人才交流。现在这是非常热门的。利用智库资源,促进人才交流和对新进人才的培养,例如,用手机、微信进行案例分享,进行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第八,应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智库核心竞争力。传统企业解决问题模式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很被动,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智库资源,进行前瞻性的研究,进而提高智库的竞争力。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积极建设有武汉特色的知识产权智库,努力为本市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新举措,为建设大武汉、服务大武汉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黄璐主任精彩的报告。在2014年12 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黄主任运用统计数据跟我们分享了他对知识产权智库建设的思考,带给我们诸多启发。下面有请第五位专家发言人,来自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以及刚刚黄主任讲到的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金明浩博士,金明浩博士演讲的题目为《基于多维尺度的湖北省专利技术布局研究》,大家欢迎!

    金明浩:大家中午好!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去年承担的、已经结题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湖北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分类指导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今天论坛的主题是“知识产权强国”,在我看来,“强国”离不开“强区域”,“强区域”离不开“强产业”,“强产业”离不开“强技术”,归根到底是“强人才”。我汇报的逻辑为:首先,如何对区域专利资源分布进行分析;其次,政府如何依据区域专利资源分布来配置各种资源,以促进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在研究方法上,我们运用了简单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

    我们通过聚类分析的方式,可以把一个地区的优势技术和劣势技术找出来,然后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这个研究我们最后得出了三个结论。

    另外,我谈一谈做这个项目的一些思考。首先是关于去知识产权极化。不同城市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不同城市要根据自身不同的特点进行专利布局,不能盲目求大,以免造成资源上的浪费。其次是关于区域专利资源跟地区经济产业的匹配度分析。我们提出了分类指导的方法,整理出分类指导目录,概括出知识产权融入区域的要点。比如,我们给东湖开发区做了一个先导路线图,告诉他们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同时,我们也会对重要的产业进行细化分类,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要深入地实施、推进,下一阶段必然进入精细化的阶段,进行精细化的定位,所以,分类指导是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下一阶段非常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非常感谢金明浩博士的发言,让我们对湖北省专利技术布局的情况有了更加明晰准确、量化直观的理解。下面有请第六位发言的专家,来自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的张火春所长,他的发言题目为《武汉市专利保险发展对策研究》,大家欢迎!

    张火春:大家好!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专利政策逐步从申请导向向专利运用导向转型,专利风险随之成为市场无法回避的问题,专利保险作为化解专利风险的市场化选择,将通过金融手段为专利运营转化活动提供持续保障。

    下面,我就文章中有关武汉市专利保险发展的困境和对策发表演讲。

    2013年, 武汉市率先推行专利保险,至今已经两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境,这些困境主要表现在:

    第一,外部政策环境复杂。自2008年以来,尽管我国专利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就专利质量和专利运用的情况看,仍然有待更大的突破。近年来,国家政策逐步从求量向促质转型,专利政策运用导向明显,专利保险作为专利运用导向的支撑机制,在实践中有赖于其他制度的配合。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专利保险制度的推广涉及金融行业、具体的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同步政策,尤其需要得到具体保险公司和科技企业的认可,因此,必须从政策层面对专利保险的运作方式和机制进行界定。由于专利保险实际操作的技术难度和涉及的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限难以明确等障碍,使得专利保险事业的外部政策环境并不稳定。

    第二,市场刚性需求不足。武汉市作为中部教育重地,专利申请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2013年,武汉市年发明专利申请达到9735件,同比增长20.6%。其中,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占47%;高校发明专利申请占36%,比重远远高出其他同类地区。

    2014年,武汉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的专利申请人有14个,其中高校9个,企业专利申请人仅5个,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超过100的专利权人中高校主体比企业主体多出一位。

    从专利风险分布的角度看,专利保险的推广往往是以企业主体为对象,因为高校对于专利的运用实施比例通常低于企业,其实施风险也相对较低,加之高校进行科研和专利转化之资金来源和转化收益主体并不具有同一性,基于这些因素,尽管武汉市专利申请总量不低,但专利保险的需求并不因此变得旺盛。

    第三,主体风险意识淡漠。专利权人的风险意识强弱对专利保险推广的难易程度休戚相关。长期以来,科研主体对专利申请并不重视,尽管近年来的政策驱动对技术研发者的专利保护意识形成一定冲击,但风险意识仍然十分淡漠。

    我们走访企业通过调查发现,被访的50家武汉科技企业中,有10%的企业完全没有考虑过专利风险问题;有40%认为本企业将来发生专利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很低;仅仅8%的企业表示可能通过专利保险化解专利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访企业中极少有企业能够将风险意思贯穿于连续的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过程之中,完整的分析出企业专利风险的分布范围。

    第四,服务支撑能力不足。专利保险的实践具有极强的技术性,需要金融、法律、技术等方面的人才进行配合。

    从专利保险活动的主要环节分析:首先,需要通过保险金融人员对专利风险的风险指数进行评估进而设计具体的保险赔付比例等费用机制;其次,需要法律人员对专利实施等环节的法律风险进行分析评估,作为保险条款的设计依据;再次,需要技术专家对相应的专利市场前景和技术稳定性、创造性等进行分析。

    这些工作在实践中往往由保险公司、评估机构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完成,近年来,尽管武汉专利保险推广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是委托给了北京、上海等地的机构完成,本土服务支撑能力有限,尤其是专利评估人才十分紧缺,这使得武汉专利保险事业发展显得内力不够。

    针对这些困境,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第一,规范专利保险资金池,降低保险资金风险。加大专利保险扶持力度,建立并推广专利保险公共基金制度。专利保险活动对企业而言,能够提高企业专利产品市场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对社会而言,建立专利保险尤其是第三方责任险,具有较强的公共性。

    第二,但专利保险活动本身产生一定的成本,如技术分析成本、信息沟通成本、价值评估成本等,因此可以建立专利保险公共基金,由政府出资主导,面向特定投保企业融资,一方面向社会提供专利风险研究报告,对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专利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发布成果,提高专利保险活动的科学性;另一方面以公共基金为依托,通过风险投资、费用补贴等方式推动专利保险市场扩张。

    第三,完善专利保险创新机制,提高专利保险市场适应性。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专利资产除了客体的无体性外,由于专利权的时间性和地域性等使得其价值风险也相对特殊和复杂。

    从专利主体层面看,专利利益相关方分布面广,改变传统的投保人资格由比较单一的专利权人结构向更加开放的投保人结构转化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当开放投保主体,鼓励专利投资人、专利发明人或设计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专利被许可人等各类专利主体购买专利保险;发展保险标的组合方式,以保险标的与保险利益匹配性为基础,结合保险标的本身的可分性特征,从以单个专利为投保对象向以专利组合、以专利权人的所有专利为整体作为投保对象发展,创新投保方式。

    第四,加强人才储备工作,提高专利保险服务能力。当前形势下,信息资源高度流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区域差异正在逐步降低,因此人才储备对区域专利保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建立专利保险人才库,整合武汉高校人才资源,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加强专利保险人才储备,积极探讨专利保险基础理论;以金融保险、技术、法律专业等复合型背景为依据建立武汉市专利保险专家库,为专利保险的评估环节提供全方面的服务指导。以本土人才培育为主,结合人才引进方式,提高武汉市专利保险服务能力。利用好武汉市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不断壮大复合型专家队伍。

    第五,细化专利保险市场,提高专利保险市场需求。专利保险市场需求不足,除了市场观念的滞后,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险服务产品本身的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断层,这种断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保险期间的连续性要求与专利权风险存续期间不匹配;其二,保险主体的稳定性要求与专利权主体的流动性相矛盾。基于此,应当进一步细化专利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专利保险市场需求。对专利权各个环节存在的专利风险及风险的存续期间和空间进行研究,用现行制度去评价这些风险的可保性,尝试建立分段保险机制;以现行保险法与合同法为基础对专利保险合同的流转机制进行研究,提高专利保险合同的市场流动性,进而提高专利保险市场需求。

    谢谢大家!

    主持人焦洪涛:谢谢张所长的精彩报告。以专利保险、专利质押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金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张所长介绍了武汉市专利保险的情况、困境,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是我们本次论坛最后一位发言的专家,压轴的专家,来自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正高级经济师杜利博士。前面的论文主要聚焦于国内市场,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问题,有请杜利博士演讲。

    杜利:谢谢!下面我以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谷北斗公司)“走出去”战略实施的例子来说明知识产权走出国门时,遇到的问题、相应的做法和我们的思考。请问各位车上和手机上安装的导航系统是什么?GPS对不对!美国的GPS占有全球市场份额的95%;但它涉及信息安全、信息泄露等隐患。因此,我们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来推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下面,我就以北斗“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跟大家做汇报。

    第一,关于“北斗”。“北斗”是国家战略,攸关国家安全。习总书记担任了很多职务,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职务是国家信息安全领导小组的组长。卫星战略就是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卫星系统——北斗卫星系统。卫星通常分为三类:导航定位的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北斗属于定位导航的卫星系统,它是世界上四大卫星系统之一,现在有20颗卫星,实现亚洲覆盖,到2020年将是35颗卫星,实现全球覆盖。目前,美国GPS有24颗卫星,6个轨道,已经实现全球覆盖;俄罗斯的GLONASS 系统有35颗卫星,能实现全球覆盖;欧盟的GALILEO卫星系统,只有10颗卫星,目前尚不具备全球覆盖的能力。北斗系统是在1994年,也就是美国GPS商业化以后才开始起步,比美国的GPS晚了整整20年时间。但是通过将近20年的发展,北斗具有五大优势:一、集成创新,集合了美国、俄罗斯卫星的优势;二、精度相等,精度上不亚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系统;三、静止轨道,35颗卫星中有5颗卫星与地球同步,具有通信的功能,这是美国、日本卫星所没有的功能;四、短信功能,这是美国和俄罗斯卫星所没有的;五、自主可控,即信息是绝对安全的。

    第二,北斗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因为这部分知识太专业,在此不展开讲述。

    第三,国家大力扶持北斗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卫星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提出到2020年,北斗的产值要达到4000亿,在民用领域普及率达到60%,重要领域达到80%;但现在北斗在国内占有率还不到3%。湖北省也非常重视北斗的发展,省政府在2013年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有关北斗的多项目标;今年8月31日,王国生省长主持省政府专门会议,专题研究北斗发展;目前北斗产业已经成为湖北省“十三五”十大产业之一,排在第八位。

    第四,关于光谷北斗公司。光谷北斗公司成立时间仅两年,注册资金两个亿,位于东湖高新开发区,优势在于四个方面:核心技术、产业化、“北斗”走出去、市场研发。武汉大学空间测绘方面7位院士都是光谷北斗公司的顾问专家;光谷北斗公司是中国北斗企业的龙头企业,是中国唯一一个把“北斗”送出去的企业,先后跟八个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在黄石、泰国等地区、国家做“北斗”的市场推广与运用,推广了七种核心产品和八大行业运用。

    第五,在知识产权方面,光谷北斗公司致力于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我们公司是省标、国标的提出者,是国家北斗标准的明星企业。我们公司成立两年来获得100多项专利,建立了知识产权部门和初步的管理体系,并促成北斗应用联盟成立,成为其理事单位;我们公司于2015年被东湖开发区评为“先进单位”。

    第六,光谷北斗公司坚持“北斗外交”。“北斗外交”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光谷北斗公司是北斗外交的践行者,是“走出去”国家战略的排头兵,是商务部批准的北斗首个海外投资项目的实施者,是科技部、商务部、北斗办公室重点支持北斗走出去全球化的一个企业。

    第七,光谷北斗公司与多个国家、地区开展合作。(分享照片)光谷北斗公司先后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斯里兰卡、墨西哥、俄罗斯签订了合作协议。现在我们正在加强与阿盟地区和非盟地区开展合作。

    第八,现在北斗“走出去”,恰遇良机。“一带一路”涵盖了66个国家,覆盖了44亿人口,经济总额占全球的30%。在此条件下,我国企业有很多机遇,与多个国家展开合作。

    第九,“走出去”遇到的挑战。北斗“走出去”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主要有:一、有些国家贫富差距大,与我国在文化、宗教、习俗各不一样;二、有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单一,国家需求不同;三、合作国科技创新能力差,知识产权基础薄弱;四、合作国法律法规不健全,侵权时难以得到救济;五、欧美国家已经在这些国家地区实施知识产权布局,抢占了世界贸易的高地。

    在机遇与挑战面前,光谷北斗公司制定了八项行动:一、扛起“走出去”战略大旗,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排头兵;二、牢固树立知识产权的理念;三、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四、加强对目标国的研究,实现知己知彼;五、做好知识产权的布局和规划;六、引进国际性的知识产权人才;七、加强知识产权预警管理;八、果敢地有策略地维权。

    谢谢!

 

论坛闭幕

    主持人焦洪涛:感谢杜利博士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振奋地看到北斗正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一面迎风招展的大旗。

    论坛临近尾声,本应由严会长或者董局长做总结致辞,他们临时有事,委托我代为致辞。我仅代表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知识产权研究会和承办方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对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翠柳村客舍举办此次论坛,我在此借用并改编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与大家共勉:“江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与高朋论,知产何处无故人”。

(未经演讲专家审阅,根据录音整理)